欢迎访问南宁市群众艺术馆官网!

收藏本站|设为首页|辟谣平台

文化活动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活动 > 群文资讯

让灵感冲破边界,未来城市加载中…「创新设计大赛优秀作品展,看设计师如何用创意解构空间」

来源:南宁市群众艺术馆时间:2025-05-12访问量:


第一期


创享文化之美

图片
图片
图片

  设计不设限!!    

图片

文化为城市赋能,设计让生活更美。为响应国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号召,南宁市以创新为笔,绘就公共文化空间新图景。20249月,创享文化之美南宁市公共文化空间创新设计大赛正式启动,以命题设计激发创意,汇聚社会各界力量,共同探索文化空间的无限可能。

大赛聚焦南宁市群众艺术馆及周边区域,鼓励设计者将本土文化与现代理念相融合,打造生活圈+”的嵌入式文化服务典范。截至20254月,百余件参赛作品精彩纷呈,既有高校师生的学术探索,也有行业新锐的实践突破。经过多轮评审,20件优秀作品脱颖而出——它们或立足功能与美学的平衡,或巧思于艺术与互动的交融,以多元视角诠释了南宁的文化魅力,展现了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图片
图片

 线上作品展(第一期)   

1746668461119.png
图片

这是一场设计与灵感的盛宴,

更是一次文化与城市的对话。

让我们透过这些作品,

感受南宁的活力与温度,

见证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未来!

图片



《邕·艺》

(最佳空间设计奖)

主创设计师:赵子伟

辅助设计师:李林盛
工作单位(所在院校):广西艺术学院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南宁群众艺术中心作为地处五一路,附近靠近地铁,人流量很大平时也会有大量老人带着孩子来此休息玩耍。因此在此设计可以供人们休息的凳子和孩童玩耍的设施。在色彩上用橙色当做主色调,显示活力青春的状态,造型上借鉴南宁邕江的曲折造型。室内也用广西传统干栏式建筑结合光影和亚克力,让现代材料和传统建筑进行碰撞。


图片



《桂·域》

(最佳文化功能奖)

主创设计师:高文灿
辅助设计师:张航
工作单位(所在院校):广西艺术学院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该项目为南宁市五一路群众艺术馆文化空间设计,秉持“现代语境下的非遗新生”理念,从场地特质与非遗文化内涵出发,通过系统性空间规划与材质运用,打造集展示、体验、休闲、传播于一体的非遗文化活力场域。在设计中,围绕 “以现代笔触,绘非遗新章” 的理念展开,从场地特质与广西非遗文化内涵出发,通过系统性空间规划与材质运用,打造集展示、体验、休闲、传播于一体的非遗文化活力场域。


图片




《悬色·壮境》

(最佳艺术装置奖)

主创设计师:韦泳文
辅助设计师:朱文彬

工作单位(所在院校):广西艺术学院


图片


图片


图片


   《悬色·壮境》以南宁市群众艺术馆为载体,将壮族传统纹样与色彩美学融入悬吊式艺术装置与空间屏障中,通过现代设计语言重新诠释民族文化。装置以壮族经典的菱形纹、云雷纹及铜鼓纹样为灵感,结合红、蓝、黑、金等壮族代表性色彩,形成层次丰富的视觉叙事。竹编工艺的运用进一步强化地域特色,轻盈的悬吊结构模拟广西山水意蕴,而透光的屏障设计则营造出光影交织的空间氛围。作品既保留手工编织的质朴感,又通过当代艺术手法实现传统与创新的对话,使观众在流动的线条与色彩中感受壮族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时代活力,成为连接民族记忆与公共艺术的沉浸式体验空间。


图片




《邕江朱槿映绿城》

(优秀奖作品)

主创设计师:周财
辅助设计师:李荣超
工作单位(所在院校):南宁学院/广西艺术学院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美” 的体现:从空间的整体造型到细节装饰,运用美学原理,打造富有艺术感和视觉冲击力的环境。通过色彩的搭配、材质的选择以及灯光的设计,营造出舒适、宜人且具有审美价值的空间氛围,让人们在进入展厅的瞬间便能感受到美的熏陶。

    “好” 的追求:注重空间的实用性和舒适性,确保每个功能区域都能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提供高品质的设施和服务,让人们在展厅内能够享受到便捷、愉悦的体验。无论是休闲阅读、影音鉴赏还是活动展演,都能感受到空间的友好与贴心。

    “新” 的探索:引入创新的设计元素和技术,打破传统公共文化空间的模式。结合新设计、新需求、新内容,打造具有前瞻性和独特性的空间。例如,利用数字化展示手段、互动装置等,为人们带来全新的文化体验,激发人们的参与热情和创造力。


图片



《水韵艺境》

(优秀奖作品)

主创设计师:周晨昕
辅助设计师:吴闵烨
工作单位(所在院校):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展厅设计以水为主观念,空间布局模拟水文动态,流动的线条仿佛将参观者带入一条条蜿蜒的河流。广西独特的民族元素点缀其中,壮锦图案、铜鼓造型等细节随处可见,营造出浓厚的地域文化氛围。空间内设有艺术体验区,参观者可亲手尝试民族工艺;休闲阅读区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书籍,舒适的座椅让人流连忘返;影音鉴赏区播放着广西的自然风光与民族音乐。此外,展厅还不定期举办活动展演和临时艺术集市,为市民带来多样的文化服务功能。在这里,水不仅是设计元素,更是一种文化的流动与传承。


图片




《木韵新章》

(优秀奖作品)

主创设计师:黄标基
辅助设计师:冯艳樽
工作单位(所在院校):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设计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木为风,自然的搭配,保证环境的和谐统一环境,采用现代简约原木风格,据弃繁杂的装饰,注重线条的简洁和功能的实用,打造出一个既美观又实用的公共空间。


图片




《葱郁之间·清凉绽放》

(优秀奖作品)

主创设计师:范昶
辅助设计师:刘阳城
工作单位(所在院校):成都壹城一筑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方案以“朱槿花”为核心意象,旨在打造一个如朱槿花般盛开的城市公共空间,为市民提供一个集休闲、娱乐、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城市会客厅。设计将花的形态和寓意融入广场空间,以自由流动的曲线展现朱槿花的形态之美,寓意南宁城市发展的蓬勃生机。广场铺装、景观小品等细节也融入朱槿花元素,营造出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氛围。同时,方案呼应南宁“绿城”的城市本底色彩,将绿色生态理念贯穿始终,结合南宁气候常年炎热潮湿的特点,注重营造舒适宜人的微气候环境。广场绿化采用多层次立体设计,以本地乔木为主,搭配灌木、花卉和草坪,营造出四季常绿、花团锦簇的自然景观。同时,引入海绵城市理念,采用喷泉广场、雨水花园等生态措施,打造会呼吸的清凉广场。方案旨在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完善区域城市功能,为市民提供一个充满活力、舒适宜人的城市会客厅。


图片




《朱槿花之境》

(优秀奖作品)

主创设计师:李尚贺
辅助设计师:朱文彬
工作单位(所在院校):南宁造亦舍艺术设计有限公司

图片

图片


    本作品以“民族基因的当代转译”为核心理念,将壮族传统纹样、朱花图腾与亚克力媒介创新融合,构建悬吊式艺术装置与空间屏障系统。装置主体提取壮族朱花的层叠形态,以红、金、黑三色交织的壮锦色谱为基调,通过亚克力板激光雕刻出菱形纹、水波纹的抽象变体,形成半透明屏障的虚实叠透。悬吊结构以流线型金属骨架支撑亚克力单元,模拟朱槿花瓣自然垂坠的弧度,表面覆以渐变虹彩镀膜,随光线角度折射出铜鼓纹样的动态残影。空间内通过数控灯光投射,使纹样在地面与屏障间游移生长,观众穿行时触发感应式光影涟漪,隐喻民族文化在时间中的流动与重构。


图片



《空间与文化媒介的融合》

(优秀奖作品)

主创设计师:李平
辅助设计师:付鹏勃
工作单位(所在院校):广西艺术学院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设计方案提炼于南宁群众艺术馆的公共空间文化属性与功能属性,强调了“群众”与“艺术”。设计语言提炼了南宁群众同在一个地域文化和地域背景下形成的艺术文化背景,以及南宁群众对艺术与向往。该空间设计从群众化需求入手,通过亲切的室内暖木色调及室内外集体化娱乐、展示空间强调了该馆在公共文化空间方面的“共享性”。通过“置入互动装置”提高群众的趣味化的参与性已达到艺术“活态化传承”的目的。同时,通过层次空间以及弱化边缘的“小环境空间”,通过空间与媒介的融合为居民提供一个灵活可变及轻松舒适的艺术社区交流空间。


图片




《艺韵山居》

(优秀奖作品)

主创设计师:邱兴寰
辅助设计师:石坤钊
工作单位(所在院校):广西艺术学院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通过建筑形态模仿山峦起伏的轮廓,传达出宁静致远、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这一部分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南宁及其周边地区壮丽的喀斯特地貌,如青秀山等,旨在创造一种回归自然、感受山水之美的空间体验。并且强调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平衡与融合。艺术馆不仅是展示艺术作品的地方,更是促进文化交流、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平台。通过引入绿色建筑技术、环保材料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体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图片




《流韵共生》

(优秀奖作品)

主创设计师:赖昭恒
辅助设计师:黄柳鲜
工作单位(所在院校):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打破空间常规:通过曲线结构与立体布局,创造出富有张力和层次感的开放空间,提升视觉体验与空间利用率。

    自然与现代的对话:将绿植等自然元素嵌入现代建筑,营造 “城市中的绿洲”,缓解钢筋水泥的冷硬感,实现生态与美学的结合。

    艺术化功能设计:家具(如波浪形座椅)与装饰(如墙面艺术画)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使功能区域成为视觉焦点,体现 “设计即艺术” 的理念。

    设计通过创新的形式、材质与自然元素的交织,打造出既具未来感又充满人文温度的现代空间,展现了对传统建筑美学的突破与对人性化体验的追求。


图片




《壮韵织锦·岩语鼓鸣》

(优秀奖作品)

主创设计师:李小先
辅助设计师:赵硕
工作单位(所在院校):广西艺术学院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设计以南宁群众艺术馆作为设计对象,以广西壮文化为核心,融合壮锦纹样、绣球三角结构、铜鼓图腾及花山岩画四大元素,打造集艺术体验、休闲阅读、影音鉴赏、活动展演、临时艺术市集等于一体的沉浸式群众艺术文化服务功能空间。天花以绣球衍生的三角模块,墙面采用壮锦与铜鼓结合的浮雕,花山岩画以双层激光雕刻在玻璃上呈现;中庭布局展示采用可移动模块化灵活转化,柚木原色与朱砂红作为主调、黑白灰强化现代基调,将“织·岩·鼓”三维叙述,将静态符号转化为动态体验,激活群众参与,实现传统与 未来的文化对活。


图片




《绿水青山》

(优秀奖作品)

主创设计师:李千娃
工作单位(所在院校):广西演艺职业学院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绿水青山”曲线设计旨在以艺术化的方式呈现大自然中山水的优美形态,传达出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与倡导,让人们在欣赏设计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绿水青山所代表的生态价值和美好寓意。采用了流畅且富有变化的曲线来模拟山脉的轮廓。曲线的起伏错落有致,有高耸的山峰,也有平缓的山坡,体现出山脉的雄伟与连绵不断。山峰处的曲线较为尖锐,代表着山的险峻;山坡的曲线则较为柔和,给人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以灵动的曲线来表现水的流动感。曲线蜿蜓曲折,如同溪流在山间穿梭,或如江河奔腾不息。水形曲线的线条细腻且富有韵律,通过曲线的疏密变化来表现水流的速度和形态,如在水流湍急处曲线较密集,而在平静的水面处曲线则较为稀疏。


图片



图片






(END)



策划|调研部

编辑|彭知之 肖帆

责编|黄冬晓

审核|陈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