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宁市群众艺术馆官网!

收藏本站|设为首页|辟谣平台

群文创作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群文创作 > 群文理论

南宁市社区街道公共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来源:南宁市群众艺术馆时间:2017-12-23访问量:

社区文化是社区建设的灵魂,也是城市文化的基石。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对于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升社区居民的精神境界,提高整个城市的创造力、竞争力和软实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大力推进社区街道公共文化建设十分必要。为了进一步了解南宁市社区街道公共文化建设情况,2013年2月28日至3月2日,南宁市群众艺术馆调研部对南宁市江南区、青秀区、邕宁区、良庆区、隆安县、横县等县(区)一些社区街道进行了“社区街道公共文化建设”专题调研,这次调研的社区,既有中心城区,也有边缘县份,分别代表先进、较先进和一般这三个层次,因此它们在全市社区街道公共文化建设中,较有代表性。


一、南宁市社区街道公共文化建设现状


近年来,南宁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区街道文化建设,市、县(区)相关部门以追寻文明城市为契机,以提高社区居民文明素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出发点和着眼点,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掀起了社区文化建设的热潮,社区文化呈现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社区公共文化设施逐渐完善


 随着城市区域的调整和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全市市、县(区)两级政府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基层文体设施不断改善。此次调查的社区共8个,均建有社区文化活动室,2个社区文化活动室配备了活动设备。从此次调查的8个社区来看,每个社区建有自己的图书室、阅览室,各类藏书达1000册以上,免费对外开放,阅览室主要针对少儿和老年人的内容较多,建有社区活动中心。其中,城区的一部分社区配有齐全的健身器材,部分县级社区也有部分健身器材。城区大部分社区有自己的场地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县一级的城区文化活动场地相对城区社区较少,这些社区文化活动场所以其数量多、分布广以及就近便利等优势,在基层文化活动中发挥主阵地的作用。日益完善的公共文化设施,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群众的文化活动,为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提供坚强的保障。


(二)社区文化团队不断壮大


  社区文艺队是繁荣社区群众文化生活的生力军,建设一支规模初具、德艺兼备的业余文艺工作者队伍是社区公共文化建设重点工作之一。所调查的8个社区的文艺团队有老年合唱团、老年歌咏队、粤剧团、晨练队、武术队等多个门类,共有文艺队47支,每支队伍规模10-20人不等,其中城区社区文艺队有26支,县城社区有文艺队21支,其中洪德社区有业余文艺队1支,成员以年轻的女性居多,有在职的职工,家庭主妇、个体工商户,业余文艺队平时一般在居民家排练节目,春节等节庆下乡演出均为有偿演出,一场2000-3000元不等。城司社区有文艺队20余支,规模较大,文艺队以中年人居多,年龄结构在30-50岁之间,白天工作,晚上排练,自筹经费。目前大部分器材为自己购买,辅导老师均来自有艺术特长的熟人,如退休的音乐老师。社区每逢较大的传统节日,均组织演出活动。这些以街道居民、院校师生、企事业单位职工为主体的群众文化队伍在社区文化建设中脱颖而出,常年活跃在基层社区,他们自编自导,自娱自乐,是繁荣社区公共文化的主力。


(三)社区文艺队经费逐渐得到解决


   在调查的8个社区中,文艺队普遍的存在经费不够的现象,但是这一现象逐渐得到解决。社区文艺队的经费一方面是政府的投入,另一方面是自筹经费,如在阳光社区,社委会帮文艺队筹备一些经费,但大部分经费由成员自筹。洪德社区对于社区文艺队建设,社区给予3万元的建设费用,主要用于购买音响、服装等。此外社区的文艺团队也常有老板赞助。城司社区给每个片区1000元经费,限于文艺活动。社区有音响设备,供社区文艺队免费借用。新屋村村委会每年下拨5000元补助给文艺队。新竹社区的每年有一定的惠民基金补助文艺队。此外,自筹经费方面,如邕宁红星社区文艺队主要是利用婚庆、庆生、百日、竣工等喜事演出,演出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可观,每次得演出费4至6千元不等,这些费用基本上都被充为公共经费,即购买服装、乐器、表演道具等。


(四)社区公共文化服务逐渐关注弱势群体


  在此次的调研过程中,有不少社区将公共文化服务的触角转向弱势群体,在新屋村,辖区流动人口8000人,针对辖区内流动人口子女每天下午4点半下课后存在家庭教育管理空白点的实际,村委会开办了“四点半课堂”,组织志愿者在下午4点半至6点,无偿在公共服务中心为流动人口子女提供作业辅导、兴趣培养、安全教育、心理疏导等公共服务。而新竹社区则建有青少年活动室,开设“5点半课堂”让孩子们放学后聚在这里做作业,并有志愿者免费辅导,双休日和寒暑假则将“五点半课堂”用作书画苑,孩子们跟着志愿者老师学习书法、绘画和英语。此外,新竹社区还为孤寡老年人设置“居家养老活动室”,里面设施一应俱全。还利用办公楼大厅等空闲的地方添置了十多种健身器材、残疾人康复器材等,让弱势群体也享受免费的公共文化服务带来的好处。


(五)社区文化活动不断丰富


  社区每逢较大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均有文艺队演出活动。社区周周有演出,月月有活动,节目的形式有舞狮舞龙、有腰鼓表演、有戏曲表演、有舞蹈等,还有一序列的民俗表演,如隆安县的社区,文艺队在开展文艺演出主要以当地的民俗为主,写自己身边的事,演自己身边的事,且为求演出节目新鲜有趣,社区与社区之间的文艺队经常相互交流演出。在那桐农具节、南圩群游架、三月三歌圩节等节日表演具有地方特色节目,不断丰富了社区文艺演出活动范畴和业余文艺队的发展。


二、南宁市街道社区公共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城区与县城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差距较大


   本次调查城区选取了4个点,分别是青秀、江南、良庆、邕宁等4城区,县城选取了2个点,分别是横县与隆安县。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城区的公共文化设施普遍要比县城完善得多,在这4个城区中,每个城区都有专职人员负责社区的公共文化服务,均有固定的文艺活动中心,有一定的活动场所,都有藏书较多的图书室,其中青秀区和江南区的部分社区在资料室配备了电脑、在活动室配备了健身器材、娱乐器材等设备,不断满足了城市社区居民对文化的需求。   


  而在县城社区调研过程中,发现公共文化设施不健全,缺乏固定的文化活动中心,公共的场地不能由社区管理,用作他用的情况普遍,且场地较少,资料室图书藏书较少,成为摆设,读者少,公共娱乐、健身器材缺乏,只有横县的城司社区具备一套音响,供社区文艺队借用,且至今没有落实。


(二)社区缺乏公共文化建设的文艺专长人才


  在此次调查的8个社区点上,基本上所有的社区缺乏专门负责的社区文化的文艺专长人才,在城区社区,虽然有专门的人员负责开展社区文化活动,但是主要限于寻找场地,组织社区文艺队集中等事项,并没有涉及到核心的文艺管理、文艺创作等方面,总体上缺乏相关专业的文艺人才。在县城社区,更是如此。县城社区负责社区文化的主要是文化站站长,但是文化站人员普遍存在年龄偏大现象(45岁以上),且不少是几年前机构改革时从一些单位分流到文化站无文艺专长的人员。他们文艺业务偏低,无法较好地组织开展社区的公共文化活动。更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县城社区的基础文化设施有所改善,一些新的设备已经配备,但是出现了无人会用,无人使用的情况,存在大批设备浪费的情形。


(三)社区缺乏固定的公共文化活动场所


  从目前所调研的情况来看,社区有固定的公共文化场所、排练场地的不多,主要集中在城区社区,如新竹社区、新屋村,场地设施较好。而在一些偏远的城区社区和县城社区,比较缺乏场所设施,如良庆的金象社区、阳光社区、横县的城司社区、洪德社区、邕宁的红星社区等无固定的公共文化活动场所,业余文艺队经常变更排练地点,少数有场所的,大多设施简陋,除少数大型新建居民小区以外,绝大多数社区文体活动场所是在路边空闲地带,小区停车坪等,普遍存在空间不足、噪音扰民、设施简陋等诸多问题。


(四)社区文艺队成员年龄结构分化


  从本次调研的47支文艺队成员来看,城区社区与县城社区的文艺队年龄结构存在分化。城区社区文艺队成员大部分是退休的老年人居多,中青年偏少。而县城社区的文艺队成员以中青年居多,且女性居多,如横县洪德社区业余文艺队,成员以在职的职工,家庭主妇、个体工商户的年轻女性居多。横县城司社区有文艺队20多支,文艺队以中年人居多,年龄结构在30-50岁之间,白天工作,晚上排练,自筹经费。为什么会存在此种差异呢?通过调查得知,一方面城区老龄化人口明显比县城要快;另一方面县城社区的一些文艺队经常有一些商业性质的表演,虽然收入不多,但是需要精神和体力较好的中青年来承担,自然而然的他们形成了社区文艺队的主力。另外在城区社区,社区居民一方面由于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压力,绝大多数中青年没有参加社区文化活动。另一方面,许多中青年居民虽然生活在社区,但没有意识到自己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意识淡薄。因而造成了城区社区与县城社区文艺队成员年龄结构的分化。


(五)缺乏社区公共文化建设经费


  基层文化经费投入不足。长期以来,文化事业投入资金总量偏少,比例偏低。而在文化事业投入总量偏低的状况下,基层文化事业投入不足的问题更为突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基层文化事业的发展。各级政府在解决社区文化建设经费的问题上尽管采取了较大的扶持政策,但是由于社区居委会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社区办公条件改善、活动场所建设资金仍然存在较大缺口。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城区与县城社区对开展公共文化活动的经费差别较大,对文艺队经费的投入也存在较大差距。经济相对好一些的社区,如新竹社区、新屋村、横县城司社区,每年都有一批经费投入社区公共文化建设,甚至是截留一些社区自身收入补助公共文化建设。而在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社区,无法下拨经费投入公共文化建设。相反,在一些村级社区,由于国家每年都有1万元的村级惠民基金,村级社区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相对可观。相比之下,经济较差的城区社区很少有政府下拨资金,经费缺口较大。


三、对我市社区街道公共文化建设的一些建议


 经过对以上8个社区的调研,从调研存在的问题来看,要加快我市社区街道公共文化建设,我们提出了如下得建议:


(一)各级政府要加强对社区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视


  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对社区硬件设施建设的投入,逐步规范社区文化工作的管理。有关部门要制定社区文化建设发展规划,提出目标、任务。对各自承担的工作任务进行跟踪指导、综合协调,使群众性活动逐步纳入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范围。利用重大节日、艺术节等时机,启动社区文化体育活动,促其向有计划、有组织的方面发展。要把社区文化工作纳入部门、单位年度工作考核内容,并实行必要的奖惩,形成长效机制。


(二)建立社区文化建设专项经费


  一是政府适当投资,每年从文化事业专项经费中,划拨一定比例的经费专门用于社区文化建设,建设一批城市社区公共文化设施,除了已有的文化体育设施外,还可建设各类培训学校,培训班和文化活动场所。二是采取市场运作方式,搞好社区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与经济的结合,达到“以文养文”的目的。三是鼓励个体、私营企业家投资经营社区文化建设项目,必要时政府可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对其经营的有偿服务项目的税收给予适当的减免。四是广泛吸收社会各界的捐赠,将这笔资金连同社区文化产业的部分盈利,以及部分有偿服务的资金集中起来建立社区文化建设基金,保证各项文化活动的开展。


(三)充分调动社区全体居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社区文化的感召力、生命力最终取决于居民群众的认同感和参与度。因此社区文化活动在内容上,要充分考虑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乡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结合,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的结合,调动辖区内各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共同建设社区文化的积极性,广泛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让人们在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中享受美好生活。


(四)发挥社区单位的资源优势,构建社会共建的良好社区已有资源


   建立共建、共享、共用的社区公共资源管理体制,促进社区功能的全面开发。社区居委会充分发挥社区资源共享的优势,主动与社区单位挂钩共建,使更多居民能深入各个市直单位的机关院落,甚至能登堂入室,共享各个单位的文化场所和设施,提升社区文化的品位和层次。


(五)切实加强社区文化队伍建设


  尽快的建立起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强的文化队伍。要善于在社区内领导干部、教师、工人等职业中发现和挖掘文化艺术人才、管理人才和培育热心社区文化事业的文化骨干,并在精神和物质上予以鼓励。同时在文化队伍建设上,在形式上要提倡多样化,防止单一化。


(六)依靠大专院校文艺志愿者或文化名人培养社区文化艺术人才


  为了更快更好地提高南宁市社区街道公共文化建设,必须加快社区文化艺术人才的培养。在这方面,只依靠有限的文化站、文化馆、群众艺术馆的文艺专业老师对社区众多的文化艺术团队,大量零散的自娱自乐的民众进行辅导,显然是杯水车薪。在此情况下,可发动和依靠广大的文艺志愿者,比如市内外大中专文化艺术专业院校的师生也参加到其中来,开展文艺辅导进农家活动。这样既解决了社区文化的队伍建设问题,也提高了整个社区文化建设的层次和影响力。


四、结语


本次调研我们选取了有代表性的城区与社区,还没有更全面和更深入地对全市各个社区进行调研,因此,我们的调查报告难免还存在一些片面、不完整的问题,但是仅从本次调研的结果来看,目前南宁市社区公共文化建设还存在城市与县城公共文化设施差距较大、文艺专长人才缺乏、社区文艺队伍结构年龄两极分化、经费和场地缺乏等问题,需要引起文化部门的关注。与此同时,本调研报告还提出了加强我市社区街道公共文化建设的一些建议。今后,我们将进一步的调研,力争获得更全面、更客观的第一手材料,并提出更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促进南宁市社区街道公共文化建设的大繁荣和大发展做出应尽的义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