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宁市群众艺术馆官网!

收藏本站|设为首页|辟谣平台

文化活动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活动 > 群文资讯

【文艺战“疫”微课堂】工笔画课堂:中国工笔画的发展简介

来源:南宁市群众艺术馆时间:2020-06-05访问量:

图片



图片

     


【文艺战“疫”微课堂】工笔画课堂:

中国工笔画的发展简介



主讲老师

熊海容,祖籍重庆,研究生学历,国家二级美术师,广西美术家协会会员,南宁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南宁市群众艺术馆美术部副主任。

图片


中国工笔画这一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工笔人物画是中国画中成熟最早的画科。如果从新石器时代彩陶上描绘的鱼算起,至今经历了七千年的发展,即便仅从长沙出土的楚墓帛画《龙凤人物图》算起,也有两三千年的历史。在新石器时期的岩画中就出现了人物形象,如内蒙古阴山岩画中表现了人们猎取动物的生活场景,岩画中画有人面像、兽面像、崇神祈祷的舞蹈形象。西安半坡出土的《人物舞蹈纹彩陶盆》、《人面鱼纹陶盆》上就出现了人物形象,这是中国人物画的起始。

   

图片

西安半坡遗址

《人物舞蹈纹彩陶盆》

图片

西安半坡遗址

《人面鱼纹陶盆》


战国帛画《龙凤人物图》,是最早的中国人物画原迹。在布帛上所绘的墓主形象可以说是工笔画的雏形,从中可了解到我国绘画最早的就是意象造型,人物形象富有装饰性,并且以线造型为主,线既起到造型作用又起着装饰作用。它的作用是引导墓主升天,这样的绘画形式在先秦时达到鼎盛。

图片

战国帛画

《龙凤人物图》


魏晋南北朝时期宗教艺术在中国兴起,彼时的佛像大多以壁画形式存在,但绘制的技法已经成熟,是真正意义上的工笔画。也出现了一大批专业画家,其中部分画家已把花鸟画作为专题来描写。

隋唐时期是中国画坛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时期,名家辈出,作品众多,风格多样。如“画圣”吴道子,有着极强的绘画功力。相传在画丈余人像时,他可以从手或足开始,同样把人物画得生动准确,他的壁画有着“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感觉,勾画的衣纹有“吴带当风”之称,对后代的绘画影响很大。

图片

唐·吴道子

《八十七神仙图》

图片

唐·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


位于山西芮城县永乐镇的《永乐宫壁画》是元代道教壁画中最伟大的代表作。壁画气势宏伟、庄严肃穆,整体感非常强。画面人物衣纹线条流畅,富有弹性,有的衣纹线长达一米,其中有条飘带线长达两米左右,找不到接笔之处。壁画人物造型精准,色彩协调,很见功力。


图片

元代道教壁画《永乐宫壁画》


从晋代顾恺之《洛神赋图》来看,魏晋时代的人物画已经成熟。顾恺之博学多才,有“三绝”之称(才绝、画绝、痴绝),他重人物画的传神,主张“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绘画原则。在用线上多用高古游丝描,勾出的线粗细一致,压力均匀,富于弹性,有紧劲连绵之感,后人形容他的线如“春蚕吐丝”、“行云流水”。

图片

东晋·顾恺之

《女史箴图》局部

图片

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局部


在唐代,工笔人物画更加成熟,出现了一大批有成就的工笔人物画家。如阎立本、张萱、周昉等都是具有很高成就的代表画家。

阎立本,出生于贵族世家,他的作品基本上是反映宫廷生活,这跟他自身经历有关。他很早做官,后又升至宰相。作品《步辇图》描写唐太宗接见吐蕃求亲使者禄东赞的场景。画面处理注重艺术感,主要人物在中间且画得较大,次要人物处理较小,这是我国古代人物画的特点之一。

图片

唐·阎立本

《步辇图》


张萱,擅长描绘现实生活中的妇女题材,代表作《捣练图》既是描绘唐女制作丝织品的场景,也是表现劳动题材的一个长卷。全卷十二人形象各具特色,造型大气,体态丰盈优美,反映出盛唐时期的审美时尚。衣纹处理注重用线表现出丝织品的质感以及形体的结构关系,讲究线条的组织及疏密对比。以较纤细的线描来刻画体态丰满的女性,越发显得女性的柔和和韵味,着色上明艳而不俗。

图片

唐·张萱

《捣练图》


周昉,代表作《簪花仕女图》是唐代人物画的代表作品。画面设色鲜艳,渲染细腻,特别是在纱的质感表现上很有特点,人物刻画上追求完美,表现出仕女在优美缓慢的活动中,姿态优雅,以及拖地长裙的舞动都给人一种典雅的美,可说是我国工笔人物画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他的画被人称为“周家样”,成为后代画家的学习范本。

图片

唐·周昉

《簪花仕女图》局部


唐代绘画中还有许多描绘马、牛的作品,并形成一种时代风气。这一时期较有影响的有韩滉,代表作品有《五牛图》。

图片

唐·韩滉

《五牛图》局部


到了五代,顾闳中画的《韩熙载夜宴图》是叙事性很强的绘画,画面中人物的动作、表情、构图等方面都很讲究。画面中有听乐、观舞、歇息、清吹、散宴等场景,人物布置有聚有散,一些道具如床、屏风等在画面中起到分割、构图的作用,整幅画面给人一种音乐的韵律感。作者表现了韩熙载的情绪忧郁与一种极不协调的欢乐夜宴形成强烈对比,从而增加了作品的思想内涵的力度。这在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中是不多见的,可以说顾闳中又把唐代工笔人物画向前推进了一步。

图片

五代·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

图片

五代·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图片

五代·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花鸟画发展到唐代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画科。到了五代西蜀的黄筌和南唐的徐熙出现,更是推动了花鸟画的艺术发展,他们一在宫廷,一为处士,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思想情怀,不同的笔墨技巧,有着面貌迥异的风格。人谓: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黄筌17岁即为西蜀宫廷画家,继承唐代花鸟传统,所画多为宫廷中的珍禽异兽、奇花异草,创立以极细的线条勾勒配以柔丽的赋色,线色相溶的画法,几乎看不见勾勒墨迹,情态生动逼真。

图片

五代·黄筌

《写生珍禽图》

图片

五代·黄筌

《写生珍禽图》局部

图片

五代·黄筌

《写生珍禽图》局部


徐熙是出身于名族的南唐士大夫,终身不仕,自命高雅,过着放达闲适的生活,他常游于田野园圃,观察花竹蔬果禽鱼草虫蝉蝶之类的情状,而形于笔下。他的画用笔不拘泥于精勾细描,而是信笔抒写,略加色彩,自谓“落笔之际,未尝以赋色晕淡细碎为功”。

图片

五代·徐熙

《雪竹图》

图片

五代·徐熙

《豆荚蜻蜓图》


绘画艺术到了北宋时期,是中国花鸟绘画史上一个光辉灿烂的时期。在宫廷画院中活跃着大批有才华的专业画家,他们对宋代的绘画繁荣起着重要的作用。追求精工写实的工笔花鸟发展到宋代已达到鼎盛,成为中国花鸟画的黄金时代。花鸟作为一种绘画样式经常出现在宋代翰林图画院画师的笔下,这与宋徽宗对翰林图画院的重视有关。朝廷设立了翰林图画院,皇帝亲善绘画,又设立画学,他重视观察物理,倡导写生,在传神基础上注重诗意和画意的营造。当然生活的安逸也能使画家们致力于对花卉、翎毛这些细小事物的观察和表现。因此,我们看到在现存的大量院体画中,一株花、一对蝴蝶、一只鸣禽、一丛新竹,皆成为画家表现的题材,而且大都以方寸之间的小品形式出现。这些作品的特点是准确、细腻的形象刻画合乎于自然规律,增加了绘画的趣味性和严肃性;与诗意的结合,表现出了优雅、含蓄的诗情画意之意境。

图片

宋·赵佶

《芙蓉锦鸡图》

图片

宋·吴炳

《出水芙蓉图》

图片

宋·赵佶

《枇杷山鸟图》

图片

《碧桃图》


明初,花鸟画恢复宋法,精工细密,画法上并无新意,工笔花鸟画也日趋颓废。此时,水墨写意花鸟画取而代之并开始蓬勃发展起来,由小写意到大写意,期间还发展了没骨画法。

清代绘画处于相对沉寂的状态,在画法和风格上并没有明显的创造性,大多沿袭前人的路子走下来。

鸦片战争后,绘画融合了许多西方的元素。近代以来的工笔画进行了相当大的变革,形式变得更为多样,用色更为大胆,颇有新意。

图片

沈宁

《脆弱的记忆》

图片

沈宁

《甘南日记之一·马语者》

图片

沈宁

《乱马》

图片

何家英

《秋冥》

图片

江宏伟

《春意》


中国的绘画是祖国文化发展历史长河中的一条重要支流,它以丰富的品种、独特的风格、巨大的成就成为我们民族的骄傲。中国工笔画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对于这一丰富的艺术遗产,我们必须加以研究、继承、发展,从而创造出新时代的优秀作品。

(部分资料来自网络)


供稿:美术部

编辑:廖原

责编:黄冬晓

审核:韦小海、赵岚、陈春燕、韦伟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