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宁市群众艺术馆官网!

收藏本站|设为首页|辟谣平台

文化活动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活动 > 群文资讯

打造“开放•融合•创新”的新时代文化馆新形象——南宁市群众艺术馆走出一条公益培训的“破圈”之道

来源:南宁市群众艺术馆时间:2023-05-31访问量:
公共文化服务如何“破圈”发展,成为吸引市民群众的磁力场?夜间文艺辅导课堂、外来务工人员公益培训、残疾人特色培训……南宁市群众艺术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推行延时服务和夜间服务,拓展外来务工人员等服务群体,延伸服务时长,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阵地的“吸引力指数”。近日,南宁市群众艺术馆举办了南宁市公益培训联盟优秀节目展演、南宁市公益培训成果汇报演出、邕城市民艺术夜校特色课程展示等系列活动,各界反响强烈。我们看到,南宁市群众艺术馆在开放办馆,跨界合作、拓展城乡文化空间等方面成功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充分展示了“开放•融合•创新”的新时代文化馆新形象。


图片



1

课程升级,夜间课堂聚人气打造公共文化服务磁力场

课程升级,夜间课堂聚人气打造公共文化服务磁力场


东方舞、中国舞、服装表演、合唱、小提琴等多个门类,从6—12岁的少年儿童,到18-65岁的老中青成年人,覆盖各年龄层的丰富文艺培训课程受到了大小朋友们的欢迎。结合少儿课余时间、上班白领需求等,利用晚间时段开设公益培训班,夜间课堂吸引了更多中青年群体加入,使群艺馆摆脱了“老老少少”“蹦蹦跳跳”的固有印象,以更具活力和吸引力的姿态呈现在公众面前。南宁市群众艺术馆积极“转型”,回应群众对延时服务的需求,联合各个社会培训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等社会资源,组建南宁市公益培训联盟,与唐人文化园等企业牵手,建立邕城市民艺术夜校,开展公益培训进社区、进商圈、进景区、进农村,在服务力度、深度、广度上不断自我革新。


图片


图片


图片


根据不同群体旺盛的文化需求,今年的春季公益培训招生共开设舞蹈、声乐、器乐、朗诵、时装、化妆、美术、书法等共26个培训项目共77个班级,培训人数达1600人次,每天的培训时间从17:00延长至21:00,将群众喜闻乐见的课程融入夜间课堂,并针对各类课程的具体需求,充分发挥专业文艺骨干团队力量,定期梳理群众需求,动态调整延时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实现需求与服务的最优匹配。


图片

图片





图片

2

服务升级,设置特殊群体人员培训班圈出公共文化服务

幸福圈


南宁作为广西首府城市,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的众多外来务工人员。当他们翩翩起舞、走上舞台,这个城市,就被他们点亮。他们既是城市的建设者,也是热情生活的歌唱家,更是城市文化的参与者和塑造者。开放、共享、无差别、零门槛,南宁市群众艺术馆公益培训特设的外来务工人员培训班涵盖声乐、舞蹈等门类,以一批有热度、有温度、有情怀的公益培训课程,满足外来务工人员多元文化需求,让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化身为“加油站”“桃花源”。
让外来务工人员共享各类公共文化服务,这不仅是在传达全社会对特殊群体的关爱,更是吸引和留住人才、保持城市竞争力和活力的关键之举。南宁市群众艺术馆通过提供开放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增强外来务工人员群体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和满足感。除了公共文化服务阵地的常态化文艺培训辅导,南宁市群众艺术馆还持续打造了外来务工人员文化艺术节,自2005年以来已成功举办18届。阵地学习,舞台展示,让更多外来务工人员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中来,让他们以文艺爱好者的身份成为活跃在绿城首府群文活动的“常客”。
同时,我们还积极回应和紧贴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需求,持续加大对南国之光残疾人艺术团的扶持力度,开办了残疾人特色培训班,每周定期为他们开展声乐、舞蹈、书法等特色培训,并与南宁市残联合作,搭建才艺展示舞台,进一步提升残疾人朋友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
 图片


图片

图片


抓住群众“有闲时刻”,与特殊群体建立“亲密关系”,南宁市群众艺术馆将继续探索延时服务机制,不断拓宽文化服务对象和服务阵地,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广大市民的文化艺术素养,推动全民艺术普及向更广人群和更高层次纵深发展,实现全民艺术普及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喜人局面。


END


策划/供稿|文艺部


编辑|肖帆


责编|黄冬晓


审核|韦小海 陈春燕 赵岚 韦伟斌


图片

图片




图片



返回顶部